关键词: 全国招教
教育学人物——孟子
生平简介
孟子,名轲,战国中叶鲁国人,出身于贵族家庭,父亲早逝,其母内仉氏教子有方,为教育孟子,为他选择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,曾三迁其居,为后世留下了“孟母三迁”的美谈。作为孔子思想的嫡传,孟子被后世统治者尊称为“亚圣”。
孟子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教育事业,他把“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”视为人生三大乐趣之一。
人物思想考点
记忆口诀:孟子性善盈科进
1.性善论
孟子认为人性生来就是善的,有不学而能的“良能”和不虑而知的“良知”。人的本性中就有恻隐、羞恶、辞让、是非四端,这是仁、义、礼、智四种基本品性的根源,人只要善于修身养性,向内寻求,这些品性就能得到发展。
教育的作用就是找回散失的本性,保存和发扬天赋的善端。人的善端可以通过教育转化为现实。孟子认为“学问之道无他,求其放心而已矣”,这个过程就是“求放心”。
2.教育目的
所谓“明人伦”就是“父子有亲,君臣有义,夫妇有别,长幼有序,朋友有信”。后世也称为“五伦”。孟子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明人伦。
明人伦思想就是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,以“明人伦”为中心的教育目的决定了教育内容是以孝悌为主体的道德教育。以伦理道德为基本教育内容,以孝悌为伦理道德基础的教育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重要特点,孔子开其端,孟子把它系统化、理论化了。
3.论理想人格
孟子认为大丈夫的人格形象应该是充满道义感、自信心、社会责任感和家庭义务感的,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一种浩然之气,即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”。
4.论教学的基本要求
(1)“深造自得”:深入的学习和钻研,必须有自己的收获和见解,如此才能形成稳固而深刻的智慧。提出“尽信书则不如无书”。
(2)“盈科而后进”:强调了学习和教学过程的循序渐进。
(3)“教亦多术”:强调对不同情形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法,因人而异。
(4)“专心致志”:强调人们学习上的差异取决于其在学习过程中专心致志与否,而不是其天资的高低。
5.政治思想
常考习题
1.(多选)“明人伦”是孟子提出的学校教育的目的,所谓“明人伦”就是父子有亲,( )。
A.君臣有义
B.长幼有序
C.夫妇有别
D.朋友有信
【答案】ABCD
2.(判断)孟子认为,教育的过程就是扩充人固有的善性的过程。( )
【答案】正确
2025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
>微信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,添加
客服老师微信领取
登录下载附件
二维码失效
请点击刷新
微信扫码登录下载附件
微信识别下方二维码,即可添加
山香官方微信客服
微信长安识别添加
获取1对 1备考指导服务
历年试题0元下载
6大学科,100套试题
学练结合,查漏补缺
测测你是否适合当老师
学历年龄分析,资格证书分析
报考地分析,历年考情分析
(c)2008-2025 招教网 ©版权所有